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五险一金占工资比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6个相关介绍五险一金占工资比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五险一金属于什么薪酬?
五险一金,是指用人单位给予劳动者的几种保障性待遇的合称。属于短期薪酬。
短期薪酬具体包括: 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费,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短期带薪缺勤,短期利润分享***,非货币性***以及其他短期薪酬。
五险10%是多少?
五险是社保:
社保是这样缴纳的:
养老:单位20%;个人8%
医疗:单位6%;个人2%
失业:单位2%;个人1%
生育:单位1%;个人0%工伤:单位0.8%;个人0%
一金是公积金:单位10%;个人10%
单位共缴:2800*39.8%=1114.4元
个人共缴:2800*21%=588元10%是公积金的缴存比例。比如缴存基数是1820,那么10%是单位1820*0.1=182。
个人10% 1820*0.1=182。所以公积金最后账户里是182+182=364元。
这个比例应该是社保个人承担的那部分比例,也是占你个人工资总额的10%。如果公积金比例占10%,说明单位给你按工资总额的10%为你缴纳公积金,你个人也要缴纳工资总额的10%。养老保险个人缴纳10%进入个人账户,公司缴纳在25%左右进入社保统筹账户。
2021年国企和民企五险一金缴纳比例一样吗?
缴纳比例是一样的。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都属于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只要是在同一个地区缴纳比例是一模一样的。不但缴纳比例是一样的,缴纳的险种也是一样的。社保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公积金就只有一项。单位和个人各自出一半的费用。
回答题主:不一样。国企跟国企都不一样,民企与民企也不一样。首先要搞清楚五险一金的依据,五险一金是根据工资收入,确定扣缴比例,工资越高扣缴比例越高,工资越低扣缴比例越低。不管国企还是民企工资收入千差万别,没有统一的尺度,扣缴比例永远不会一样。
五险一金按5%缴纳怎么计算?
如果单位有给员工购买住房公积金,交费比例5%-12%,看单位选择,如果是按照5%缴纳,
***定工资4000元,每个月个人交4000×5%=200元,单位交4000×5%=200元,一个月有400元进入公积金账户,一年下来公积金账户余额达到4800元,三年后公积金账户余额15000左右,公积金***利率,***6-30年,利率普遍在3.25%左右,***额度通常在余额15倍,余额2万,可以***30万左右。
五险一金按5%缴纳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收入1000元,那么住房公积金个人需要缴纳50元,单位补贴到你个人住房公积金账户50元。五险其中的养老保险,规定个人是按照8%缴纳,也就是个人需要缴纳80元,医疗保险个人按照2%缴纳,个人需要缴纳20元,失业保险个人需要缴纳4元!
华微电子缴纳五险一金的比例?
如果你税前工资1万元,那么个人缴纳的“五险一金”的比例为22.2%,外加3元,即2223元。再扣除缴纳个税322.70元,还剩下7454.30元。也就是你每月能够拿到手的工资是7454元。
(单位还为你缴纳“五险一金”4428元,所以单位实际每月支付了14428元。)
对于企业员工五险一金缴纳与员工工资收入不匹配怎么看?
有关该问题本人是这样看的,对于社保金制度改革后有关五险一金的缴纳已近30年左右时间,无论是从在职期间的员工如在生产中不慎遇有工伤,女职工生活中的生育,医疗住房,万一碰到企业经营不景气或自身问题失业及员工退休后在领取养老金等等的保障方面,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充分体现了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举措。
其实,题中五险一金缴纳的多少金额相关问题,对每人上缴工资的百分比而言,是一样的,高收入中收入低收入对社保缴纳的支出百分比同样,不过缴纳的绝对值是有所区别的,当然1万元工资与1千元工资的员工虽然上交百分比一样,但缴纳差额也是明显的,只不过高收入的人缴纳后的余额,还足以生活消费,而低收入的人却给生活消费带来较困难的窘境,因此题中讲所谓的工资收入与缴纳的五险一金不匹配。
那怎么办呢?通俗地说,总不见得低收入不缴纳社保而享受在职期间和将来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等的待遇,这也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只有靠自身奋斗努力,在岗位上不断钻研技术,提高手艺本领和产质量指标,争取通过不懈努力而进步,有自身努力的付出而获取一份相匹配的较高工资收入,去填补上面说的所谓不匹配的壳窿,命运应掌握在自已脑中和手中。以上个人见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五险一金占工资比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五险一金占工资比例的6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dbdmn.com/16335.html